2019年3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主任​  主題:使人和睦的智慧​

古老的阿拉伯世界流傳一個充滿智慧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家,死後留下了十七隻駱駝及一份遺囑給他的三個兒子。依照遺囑的劃分,老大可以得到一半數量的駱駝,老二則是三分之一,老三則是九分之一。

  這下子問題來了,十七隻駱駝是不能整除於二、三或是九,勢必要將兩隻駱駝宰了分開才可以。但是死的駱駝又不值錢,三兄弟為了這個問題大傷腦筋,甚至鬧得兄弟反目,最後沒有辦法,只好請族長來裁斷。

  族長了解情况後,笑眯眯地表示,為了要讓兄弟們和睦相處,决定另送他們一隻駱駝,以凑成十八隻。這樣子,老大就得了九隻駱駝,老二、老三則分別拿到六隻和兩隻。有趣的是,三兄弟的駱駝加起來還是十七隻,多了的那一隻,兄弟商量後,為了答謝族長幫忙,決定完璧歸趙送回給他。

2019年2月 牧人語

執筆:陳柏頷傳道​  主題:能使「不好」變為「好」的神 

  近日發現,很多店舖都參與走塑運動,而且新聞亦不時報導塑膠污染問題日益嚴峻。當然,除了塑膠污染,世界各地還有各式各樣的環境污染問題。這一切都是源於人類的自高自大,過份消耗地球資源而引致。人類文明的發展,讓這個原本美麗和整潔的世界,由「好」變為「不好」。

  然而,這個世界原先真的是「好」的嗎?創世記1 : 1-2節記載:「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聖經的頭兩節經文很清楚指出,世界被創造之先,這個世界是黑暗的,另外,地是空虛混沌,而且是「水汪汪」、充滿著水的。起初,世界是混亂的,是「不好」的。不過,世界起初為何會變「好」了?那是因為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的靈臨到混亂當中,主動去處理世界的「不好」,而神藉著創造,令世界的問題都被解決了。

2019年1月 牧人語

執筆:蕭少霞姑娘 

  自去年10月份起,逢禮拜二早上為培殷年輕的(全職)媽咪開設了一個名為「家長鬆一zone」(下稱「鬆一zone」)的活動,以一些切合她們需要的課堂吸引她們前來教會。一方面為這班媽咪打打氣,讓她們有「平台」可以「學下野」、「傾下偈」;當然,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有機會與她們建立關係,讓她們認識福音。

  每次上課前都會先講一個小故事,當中會軟性地介紹天父、耶穌,然後唱一首詩歌。媽咪們的反應十分好,都很專心地聽。這讓我有信心,每次加多一點信仰元素,去試試水溫。

2018年12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主任​  主題:努力承傳︰祈禱會、團契、傳福音 

信仰群體除了是一群人,在某些時間走在一起,舉行某些形式的聚會,要緊的是他們共同擁有的信念,對所追隨的信仰清楚和踐行。看信仰群體的健康,也不是單在於人數(人數增長不一定代表健康,人數不增長是要小心,反映存在某些問題,需要解決),而是她夠不夠精神,也就是她的內涵,某些內涵消失、變質或形式化,都會令她失去其應有意義、本質和價值。

  基督信仰群體的內涵必然是靈性,所有聚會的目標也是朝向靈性的建立,這不單是耳聽、頭腦的認知、理性的研學,不可少的是安靜、默想、想念神、踐行、生命交流、接觸、關懷、相交、付出、犧牲、接納。凡總總,都是時間和生命的結晶,因為靈性沒有捷徑,是時間的階梯;靈性沒有不涉及他者,靈性不可能在孤獨自我中完滿,是打開生命的窗。這對今天的我們,生活在忙碌、多元、個人化的都市,是極大的挑戰,君不見好幾樣信仰群體賴以為生的內涵,均每況愈下嗎?

2018年11月 牧人語

執筆:陳柏頷傳道  主題:神必伸手拉住

基督徒,即是跟隨耶穌基督的人。那麼,跟隨主的腳步是一件容易的事嗎?在我的經歷來說,這是一個極為艱難的事,是需要用一生去學習的功課。

  在我蒙召的時候,我很清楚神要我去讀神學。然而,我的反應卻不是歡喜快樂,而是擔驚受怕。因為眼見自己的能力不足,我又何德何能去踏上委身事奉的道路呢?那時,我預視到自己將來必屢遇挫折,所以縱然心裡滿有感動,但我不打算跟隨主的呼召。不過,神用一段經文鼓勵了我去跟隨祂,那就是《太14:22-36》有關耶穌於水面上行走的記載。

2018年10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主任​  主題:一個不喜歡刷牙的男人

近來看牙刷電視廣告,真是嘆為觀止,平平無奇的牙刷 — 一支棍仔、一撮毛,設計竟如此多花款。

  童年時,牙刷柄是平條直棍,到上班一族時,演變成彷牙醫用具的曲柄,令刷牙時更就手方便。而隨後有更精彩的發明,就是彈性曲柄,令彷如蕃茄的牙肉可避免刷損的危機;手柄設計加上人體力學,手感和下上刷動,輕鬆自如得多了。而刷頭的形狀,就由長改至短,由圓進展成A字頭,更能深入大牙難刷部位。至於刷毛,更是層出不窮,硬度分為高中弱三級,毛頭可造成尖的,有些是隨著使用多久而變色,刷毛高度由水平式改進為V形(又叫波浪形),近期的3D立體形,更強調全面接觸牙齒表面及牙縫,簡直新穎絕倫。我險些以為只要我用這類牙刷,就自然會有如廣告中的那些人一樣,會有一副又潔白又整齊的牙齒呢!

2018年9月 牧人語

執筆:蕭少霞姑娘

       近來從書櫃「發現」這本盧雲的《活出有『愛』的生命》,我是在2001年買下,直至10多年後的今日「再發現」這書,我相信這並非出於偶然。書中有些盧雲神父的洞見,我很想與你們分享,盼能成為你們此時此刻的「亮光」。

      我們的破碎在某些方面顯出我們是誰。我們的痛苦不只是我們生命中一些令人厭煩的干擾;相反地,它們所觸及的是我們的獨特和最親密的自我。

      我們要有勇氣接納我們自己的破碎,使我們最恐懼的敵人成為朋友,承認它是個親密的伙伴。

2018年8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主任​  主題:青少年工作者…靠你啦!

 

  當教會熱起來談及青少年事工、中學生團契、基督少年軍中級組等,要迎頭趕上,除了積極邀請導師和助手、增加事奉人手、訓練、各方面整合、設計多元有趣創意的週會,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真的能建立青少年人的是什麼,或問,我們想建立青少年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門徒)呢?

  翻開曾經讀過的書《教會不在場》,其中內容︰

2018年7月 牧人語

執筆:蕭少霞姑娘

  4月的牧人語所分享的,是參加三福的兄姊剛剛開始上課,學習福音大綱、明白三福的理念 … 轉眼間,已到7月,他們的學習到尾聲,由開頭見到大綱「面都青」到現在已經「滾瓜爛熟」,甚至「駕輕就熟」,講福音,無難度!

  而每次在群組中收到出隊的消息,而出隊後對象的回應 — 決志、釐清信仰、重新肯定得救確據、即或未決志但聽了一次整全福音,這些大大小小的消息,都鼓舞著群組中的每一位。我們13位兄姊,連同正副隊長和禱伴,數十人一起為福音「動」起來。而我們之所以能在「前線打(屬靈的)仗」是因為背後有你們,有很多兄姊為我們禱告。是的,屬靈爭戰上若不是整個信仰群體,一起守望、支持,這不單是打一場硬仗;更是打一場爛仗。

2018年6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主任​  主題:執事-最低資格

或者大家沒有想過,我是有資格成為區議員的,因為區議員參選資格是年滿21歲、香港市民、已登記為選民、在區內住滿3年及繳交3000元按金。

或進一步,我也有充足資格成為立法會議員,因為立法會議員的資格是年滿21歲、香港市民、已登記為選民、經常在港居住3年及沒有其他國籍。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