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牧師  主題:能在失去的環境中仍然愛神嗎?    

  大衛成為以色列的王,生命成為傳奇,他愛神是想當然的。但看過撒母耳記上下、列王記上,看到大衛的經歷,卻不是一帆風順,而且失去過不少重要的東西。他失去過兒子(因犯罪神擊打烏利亞妻給大衛所生的孩子)、失去過王位(兒子押沙龍叛反)、失去過約櫃(用牛車搬運不成功)、最深的可能還是失去過戰友約拿單(作哀歌英雄何竟在陣上仆倒)。親性、友情、成就尊榮、信仰都是人生命至為重要的東西,大衛都失去過,他仍然愛神,那種愛就不是那麼想當然的了。

  大衛沒有像很多人會被失去打敗,甚至埋葬了自己。因為失去的環境是痛苦的、孤獨的、內疚的、無助的,這時生命在交戰,是危險的,失敗的話便會帶來生命的「逆轉」。危險是因為這「逆轉」是非理性,不是人可以控制的,相反是被它所控制,令人性變壞,變得很壞、很邪惡︰想討回失去的,千方百計要去彌補,怪責自己或指責別人都是破壞的行為,不甘心成為傷人害己的兩刃劍,不少人在失去之後,變成邪惡或被邪惡所捆綁,甚至整個人完全被邪惡活埋,對神懷恨生怨﹗

2021年5月 牧人語

執筆:郭秀芬姑娘  主題:在家活出基督的秘訣

  相信不少的基督徒都知道和贊成要以聖經——神的話語,為治家及修身的準則,但實際卻知易行難。特別要在家中與自己關係最密切、認識自己最深、最清楚的家人面前,如何行道、守道呢?因為我們沒有掩飾的機會,你是如何的性格、如何的行事和生活,他們都瞭如指掌。

  那麼,「基督是我家之主」是甚麼意思呢?

  就是要在我們家庭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問「究竟耶穌在這件事的看法是怎樣呢?」例如耶穌喜歡我們的夫妻關係是如何呢?婆媳之間的關係如何?我們教養子女的方法如何?我們的工作與家庭的生活平衡如何?我們跟父母長輩的關係如何?

  因此,「基督是我家之主」不單是已婚人士的使命,而是每一個屬主的人都要踐行的目標,因為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

2021年4月 牧人語

執筆:陳柏頷傳道  主題:當人的無能遇上神的大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而人的強項是建構尊嚴的基礎。根據路加福音5:1-11的故事,彼得的職業是漁夫,打魚就是他的專業,因此善於捕捉魚類是彼得的尊嚴的基礎。當耶穌在湖邊被眾人擁擠、要聽他講道的時候,耶穌借用了彼得的船。因為坐在離岸的船上,能面向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能聽道。講完道後,耶穌沒有請求彼得把船撐回岸邊,反而吩咐彼得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從彼得的角度來看,耶穌是一名木匠,同時也擅於宣講神的道,然而,耶穌是不會打魚的。一位外行人指教內行人打魚,是「踩過界」的,是無禮的,是冒犯的。況且,耶穌的提議有違打魚的常識,打魚的時機應是夜間,因為魚群在日間的時候都會聚在海底。縱然耶穌的要求十分無理,但彼得卻願意順服,也因著他的順服,使他得著遇見神大能的經歷。

2021年3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牧師  主題:有權而不用者為之權也 

  聽過網上KOL說一個包青天的故事,皇帝賜他一把尚方寶劍,有權定任何人的死罪,殺任何人,包括皇上。但皇上向包清天說︰「媽媽自少教導我,真正體現權是你豁免人死罪的時候,當你有權去殺人而不殺,這才體現到你真正有權。人有權而不用,才為之有權者。」皇上還向包拯笑說自己小時候,也犯錯,媽媽也沒有罰他。若你是包拯,收過了皇上所賜的尚方寶劍,你會如何使用呢?

  保羅不是包清天,但他也深明此道……這可以說是一個運用「自由」和「權力」的討論。

2021年2月 牧人語

執筆:義蕭少霞姑娘

  去年6月份的牧人語中,我提及崇拜是群體向上帝的敬拜,相信大家毫無異議。是次我告訴大家,靈修並非個人操練,並非個人與上帝建立親密關係而已,更是群體的操練,需要群體共同建立。我相信大家開始有點猶豫,似明非明,似懂非懂。

  在鄧紹光博士的《基督徒要思考的16個信仰日常》,他提到「……在靈命修持、塑造或操練的道路上,並非只有個獨的旅人。這是一條門徒群體共同踏上的道路……它是一條在基督裡靠著聖靈彼此相交的道路。」(頁20)「信耶穌」是個人的決定,也沒有人能替你去「信耶穌」。及至初信接受栽培時,栽培員教導我們「靈修」是個人與上帝親近和建立關係的時間。誠言,初信耶穌時,我們對耶穌或信耶穌都是模糊的,一知半解的;個人花多一點時間,透過讀經、祈禱等去認識耶穌是無可厚非。所以由「決定信耶穌」至「學習信耶穌」都給我們一個印象,這是「個人」的事,甚至是「個人的修為」。但這只是事實的一部份,並非事實的全部。

2021年1月 牧人語

執筆:郭秀芬姑娘

  相信2020年對全世界大部份的人來說都過得好不容易,也是刻骨銘心難過的一年。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香港經歷史無前例的停市、停課、限聚令,教會也停了實體聚會,我們突然面對非常時期,在驚慌恐懼下搶購口罩、廁紙、日用物資。另一方面,法治、政制、教育制度都出現急速的轉變,不禁使人對未來產生憂慮,很多家庭為著子女的成長而選擇移民,不論是去或留,相信要作決定也不是容易。

  因此,今次筆者盼望藉詩歌《我知誰掌管明天》與大家互勉。

  《我知誰掌管明天》是一首能使人在人生低谷中,得到力量的詩歌,我們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甚麼事情,但是神的慈愛永不更改,因為祂掌管著明天。

2020年12月 牧人語

執筆:陳柏頷傳道  主題:聖誕的真義           

「誰是這節日裡的主角?你懂不懂?

他身穿紅衣,還是身穿粗衣麻布?

他靜靜降生人世,還是以雪車到步?」

  以上的歌詞是出自我最喜歡的聖誕歌──《誰是主角》。這篇歌詞描寫了兩種不同的聖誕節。其中一種聖誕節,焦點在於聖誕老人騎雪車四處贈送禮物。這反映出聖誕節只是世上一種文化節慶,並且與消費活動掛鉤。然而,這種聖誕觀念是完全失焦的,聖誕節真正的焦點應是耶穌基督的降臨。

2020年11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牧師  主題:啟示錄…我們沒有搭錯車                                                                  

2020年10月 牧人語

執筆:蕭少霞姑娘

  隨著香港第三波疫情開始緩和,大家那種繃緊的心情亦可稍稍紓緩。誠言,第三波的感染及死亡數字比起第一及二波的嚴重得多,但我個人觀察所得,大家的安全意識卻真的沒有第二波時那麼緊張。一方面,固然是抗疫疲勞,大家每天都要「做/帶足防疫準備」,在人多的地方又要「瞻前顧後」,看有沒有防疫意識低的人;免得一個不留神,受了感染或把病毒帶回家。另一方面,我相信是大家開始「習慣」了這個抗疫模式,當確診數字開始上升,大家就減少社交聚會;一旦數字持續回落,大家又可以趁機透透氣──用膳、消費、郊遊、與家人/友人聚會等等。

  若整個疫情看為屬靈爭戰呢?我們又會如何應對?我不是說這次疫情是上帝給我們「末日」的預兆,而是我們面對疫情的態度和持久度會否是我們信仰的寫照?面對信仰或生命上的考驗,起初我們都嚴陣以待,緊緊靠近上帝,每日都有「屬靈裝備」旁身。但日子久了,信仰/生命的考驗如疫情一樣,持續出現;只是每次的「侵襲」的力度不一樣,我們會否出現「信仰疲勞」?抑或「習慣」了這模式,看看當時「屬靈生命狀況」決定「出邊招」來抵禦。

2020年9月 牧人語

執筆:郭秀芬姑娘  主題:繼續切切為新型冠狀疫情禱告

  弟兄姊妹,自2020年初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持續發酵,疫情不受控地擴散至中國各地,甚至蔓延到全世界。為此,各國紛紛採取防疫措施,如:加強邊境管控、醫療人員不眠不休地搶救患者、各國居民們足不出戶……盼望能阻斷疫情的肆虐傳播。

  雖然,近日香港的確診數字似乎已有下降的趨勢,但在這關鍵時刻,我仍深信一起同心為這次的疫情守望,以禱告尋求神,緊緊抓住祂的應許,就是走過每個困境和挑戰關鍵!以下的禱文,可供大家參考。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