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牧師 主題:啟示錄釋經方法
每當在電視看見天災加劇、戰爭饑荒不斷、世局混亂、社會動盪、民生苦不堪言,總想拿起聖經,看啟示錄,看看神在末世迫近的日子,所給人的啟示或指示,但又總發覺要明白啟示錄、能準確掌握當中字句意思,真不容易,因為他最少有4個釋經向導︰
1. 非歷史派︰認為書卷內容是象徵性,不是歷史性,內容不是指著任何歷史中會出現的人物和會發生的事件,書卷只是用象徵方式表達正邪兩個勢力的爭戰,正如其他書卷或整本聖經,都在表達神與魔鬼在歷世中不斷爭戰。讀的時候,採用靈意,雖然會被提醒爭戰今天依然持續,信徒要儆醒,並得到鼓勵主耶穌基督最後必定勝利,但屬靈爭戰是老生常談的概況,令不少讀者感覺很不是味兒,令啟示錄不成啟示錄,失去啟示震攝的力量!
2. 歷史派︰與非歷史派剛剛相反,此派認為書卷有極高的啟示性,啟示的是真實歷史事件和人物,主張的學者努力從歷史事件和人物中,尋找對應的經文,為的證明啟示錄的預言是真的,例如有學者說穆斯林的出現、羅馬教廷的腐敗、宗教改革、拿破崙、希特拉等,都一一應驗在啟示錄經文。讀的時候,會感到疑惑,因為不同學者所說應驗經文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各有不同,理據不一,而且產生奇怪感覺,點解啟示錄只是關乎西方歷史的呢?如果自己對西史不太認識,是否不應該讀啟示錄呢!
3. 過去派︰認為書卷是寫給當時代的信徒,好像保羅書信一樣,有寫作目的,向收信人作出教導和鼓勵。這派支持啟示錄是有預言的,但預言不是末世的事,而是當時很快便會出現和應驗的事(第一、二世紀之內),甚至是當時代的人可親身經歷得到。主張的學者最常的說,經文中的巴比倫就是當時代的羅馬帝國,羅馬將會敗亡受審判像巴比倫的結局一樣。讀的時候,感覺和非歷史派相似,不是味兒,書中所謂啟示,原來是已過去的事,即是啟示錄是舊啟示!
4. 未來派︰這可能是最引人入勝的釋經方法,但不代表完全正確,他徹底相信啟示錄所講的預言是末世前世界一定會發生的事(啟1:19「將來必成的事」),而且是按著經文順序發生︰教會被提、七年大災難、敵基督出現、基督再來、千禧年國度、千禧年後撒旦反擊、不信的人與基督及聖徒對戰、基督得勝、白色大寶座、審判、開始新天新地等。讀的時候,先先感覺很有趣,但有趣過後,就是與我何干,因為發覺與自己切身有關的內容,最多都是去到教會被提或基督再來,之後的千禧年和大爭戰太遙遠了、遠得可以略過,正如安息禮拜最直接的信息,當主再來的時候,信徒與信主去世的親人在天家相見,直到永遠!那裡管那些佔了很多經文的千禧年、撒旦反擊、最後爭戰等,也變得虛無、可有可無(若是真理,不應是虛無!)
啟示錄是一卷叫人想一讀再讀的書,方法雖多,還是不足,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想像,求神賜我們智慧的心,在這末世威逼、蹄聲漸近、七號快響的日子,明白當中真理,抓緊成為生命的亮光,在啟示錄預示艱苦的歲月裡,高舉救恩的杯,認定主耶穌是主,堅守見證主的道,至死忠心跟從耶穌,等候主榮耀的再來!
後續閱讀推介︰
1. 孫寶玲︰《啟示錄-萬主之主》,明道研經叢書66(香港︰明道社,2007),頁24-26。
2. 鄧啟耀︰《70x變焦讀新約-帶你宏觀/微觀•讀通聖經》,聖經研究叢書(香港︰天道,2015),頁29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