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 牧人語
執筆:蕭少霞姑娘
1月份的「牧人語」我提及過我對何謂「社區服侍」有點疑惑,當我面對一班連「耶穌」這名字都從未聽過的媽咪,我與她們分享有關耶穌的事,如同說「外星話」一樣;那麼,若我介紹不了耶穌,教會所提供的「服侍」又與一般社區中心的「社區服務」有什麼分別?對於「信耶穌的果效」與教會所「投放的資源」是否需要成正比,心中確有不少掙扎。轉眼已3個月,我觀察到一些「不起眼」的變化,令我對社區服侍有些亮光。
在「家長鬆一zone」(下稱「鬆一zone」)活動前,我們會唱詩及/或分享一則與信仰有關的故事,然後禱告開始。自從去年聖誕節我講了「聖誕信息」,而媽咪們迷惘的眼神讓我知道我在說「外星話」後,為免讓她們再遊走於「外星話」中,今年起我講的故事大多比較生活化、勵志、人生道理之類。有一次我邀請一位協助「鬆一zone」的姊妹分享詩歌,當她分享為何選這首詩歌時,她流暢而自然地談及自小已信耶穌,並問在座的媽咪:「我們心中都有一個神,不是嗎?我們常為家人求神問卜,希望家人健康平安。所以,我們心中是需要神的。而我清楚自己所信的是真的,你們知道自己所信的是真神嗎?」當我不安地以為媽咪們會感到反感,出乎意料,她們被姊妹一問,反而更專注去聽。她們的表情告訴我,她們在思想著自己所信的是什麼,姊妹的分享在她們心中起了微妙的變化。
接近農曆新年的時候,不少幼兒學校為減低流感在校擴散而提早2星期放假。雖然「鬆一zone」的媽咪是全職家庭主婦,但一下子要10多天,24小時照顧小朋友確實令她們很頭痛。而「鬆一zone」竟成了她們的綠洲,因為我們幾位服侍「鬆一zone」的姊妹會輪流照顧小朋友,與他們玩玩具,看「多啦A夢」……有媽咪感謝我們的服侍,每周這2個小時「鬆一zone」真的讓她「鬆一鬆」。
微妙變化亦陸續出現,在這陣子每每在街上或在培殷碰到「鬆一zone」的媽咪時,大家不再停留於“hi-bye”,而是會停下來閒聊一會。有媽咪會主動弄點小吃於「鬆一zone」時段一起享用。又有媽咪願意分享較深入的家庭關係和難處,帶動其他媽咪都說出心中的鬱悶。連恆常「出席」的1歲小朋友,因有姊妹願意每次都照顧她、逗她玩耍,他與姊妹建立了信任,能在她懷中安睡。最近一次活動時,大家已坐好並閒聊著,其中一位媽咪問:「蕭姑娘,你仲唔祈禱?」當我還在愕然為何她會這樣問,她便補充:「你每次活動前都祈禱嘛。」其他媽咪也隨即停止傾談,預備祈禱。
這些「不起眼」又微妙的變化,讓我體會多一點有關「社區服侍」。社區服侍,需要我們「時常」出現在他們當中,讓區內居民對你有一份熟識感。是的,我們不是住在這個社區,「時常出現」彷彿有點困難。然而當我回想耶穌,祂雖然在拿撒勒居住,但祂會走到其他城鄉去接觸人群,每天與人們見面、接觸;祂就是生活在人的中間,與人建立那種熟識感。熟識感,需要我們穩定的「出現」;即是我們穩定地在服侍對象會出席的聚會中出現,才能建立熟識感。有了「熟識」,便能漸漸建立信任。有了信任,她們願意分享心事,我們才能適切地應對她們心靈的需要,逐少逐少讓她們認識信仰、認識耶穌。由「外星話」變成「耶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