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 牧人語
主題:救牛記﹗ 執筆:葉遠昌傳道
夜幕低垂,一位從田裡忙完一天工作的農者,趕在回家路上,聽到河谷下一位老者喊叫︰「有人嗎?救牛啊﹗」
農者本著好心,想下去幫忙,行近河邊,探頭一望,看到老者朝急如焚,手中拿著牽住牛鼻子的繩用力猛拉,想將牛從河中拉上岸,原本他的牛掉進河裡去。農者想起家傳古訓「助人為快樂之本」,即使知道幫這一把,代價必然是遲了回家,他仍然急步下去救牛。
那知行前幾步,看多了,牛大哥下半身浸在河水之餘,牠尾後還有拖著一輛牛車,載滿了木頭,牛車已翻側,木頭已倒下,有些跌在河邊石上,有些掉在河中。農者猶疑心生,情況比想像中嚴重和複雜了,心中盤算…如果出手幫忙,豈非要弄上一整夜﹗看看自己,肚子是空的,那裡有力氣來幫此大忙;想想家人,正在等自己回來吃飯,遲了豈不惹他們擔心疑慮,多等捱餓;再諗,明天有的工作還多,今晚不好好休息,明天如何得完成…
農者最後決定,還是留給其他人來幫忙好了﹗心想,好心的人不會只得自己一人,自己正趕著回家,不是最佳人選,若是幫了一半又離開,倒不如不幫為妙,這樣做只會給了老者一個希望,然後這個希望又變成了他的失望。想到這裡,農者不發一聲,便轉身離開去了。
牧養關懷遇到的挑戰,就是農者的挑戰︰
1. 別人的需要,隨時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庭關係、感情、工作、健康、精神、壓力、情緒,幾時會發生,是沒有辨法可以預計,當問題出現,又總是有「即時需要」,即使是你疲倦需要休息的時候,「即時需要」一出現,就會向你發出呼聲,因為需要就是需要。
2. 問題總是比外表所看到的複雜﹗這道理很真,正所謂冰山一角,外露的問題只是一塊浮冰露出水面上的一小部份,隱藏在其下的問題必然更大,更嚇人,更難處理。參與過關懷服侍的肢體,必然明白此道理,一個久病臥床的人,又豈只是需要人幫忙他去看醫生,求診一次的呢﹗
3. 「幫還是不幫」的抉擇?這是最難作的決定,越有經驗懂得看問題的人,這挑戰越大,因為他就是能知道問題的複雜性,也識得計算解決問題所需的時間和精力是多少,隨即去衡量自己能付上這個代價嗎?若然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如不去幫吧了﹗以免半途而廢,給求助者虛假的希望,將事情留給更有心的人,不是更好嗎?這種感覺很真實,這想法也是出於好意,但可惜這好意並不保證他一心以為的有心人真的會出現,或這個即時需要未必可等及這個有心人。
4. 「隨心抑或是堅持」的態度﹗隨心的牧養,是「量」力而為的牧養,衡量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和在方便情況下而去作出對求助者的幫助,出發點先是自己然後再看他人,也會擔心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這種牧養缺少的是一份堅持,堅持的牧養是「盡」力而為的牧養,不易學的,會很疲倦的,因為是「盡」﹗這是耶穌的教導,堅持是一種操練,也不計較代價,焦點放在他人身上,對他人的需要說YES ! 堅持不是靠己力,而是依靠上帝去作成多於自己衡量的力量可作的事,從而讓求助者感受到真摯的關懷,問題得以解決。
再看農者,他決意捨老者而去之後,一邊行一邊想著回到家裡和家人吃飯的歡樂情景,但心感不安,家訓「助人為快樂之本」不停在他心中激動,當他的腳踏進家門,他意志激昂地呼籲「大家快去拿燈、繩索、工具,我們要趕去幫一個老伯,他的牛跌進了河,我們要去救牛,還有一輛牛車翻了,很多木頭都跌了下來,全部都要幫老伯搬回上車,大家快點,我們要趕去了,大家要記住,我們的新家訓「盡力助人,為快樂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