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 牧人語
主題: 道理 執筆:吳偉良傳道
教導人道理的時候,教導者往往理直氣壯地指出別人的錯處,而被教導者卻有「如果就是」的感覺,俗套的說:「鬼唔知道你阿媽是女人!」如果你不聽話就會被罵或被罰,這是因果的關係。人聽了這樣的教導只會短暫的紥心,縱然知道不對甚至是錯,也不會有紥心的悔疚和反省,因為事情不切身,故不會時刻的警惕。唯藉著分享我們親身生活掙扎的過程去作教導才容易令人產生共鳴,因為這是直接與我們有切身緊密的關係,我們才不至於停留在耳朵的階段進不了入心,一個聆聽入心的進程不是因為知道結果,而是願意改變接受教導。
正如你們要饒恕人,愛你的仇敵,這是主耶穌在聖經的教導,有讀聖經的信徒,相信個個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實踐時卻做不到,甚是艱難。我們往往在面對仇敵時忽略了憎恨和發怒的情緒,我們先要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感受,要讓自己坦誠地面對自己的情緒,認同當中的發洩和醜惡是我們自己人性的黑暗面,我們才能接納和認同自己的錯,未經過這艱苦的過程是無法進到改變的結果,有時候我們甚至會反反覆覆在這掙扎裡,正因饒恕的功課是艱辛的歷練,在這歷練中才能學會成長,雖然知道是主耶穌要我們學習的,但並不是一定能成長。
故知而行是艱難,知而不行卻是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