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 牧人語

​​執筆:蕭少霞姑娘

      就著上主日(25/6)的講道,我想在此講多一點有關鬼魔的事。如講道時提到,我們通常會較注意到撒旦「嚇人」的一面,如住在格拉森墳墓的人,他是「被污靈附身的人」(可5:2),令人生畏的地方是「那人一向住在墓地裏,沒有人能綁住他,就是用鎖鏈也不行。過去也常有人用腳鐐和鎖鏈把他鎖住,他卻掙斷鎖鏈,砸碎腳鐐,始終沒有人能制伏他。他日夜在墓地和山間喊叫,又用石頭砍自己。」(3-5節)所以,被鬼附的人的異常行徑常令人恐懼,不知如何處理。

      麥啟新牧師的《重新認識屬靈爭戰》一書中,特別在第二章「魔鬼在人心中的工作」提醒我們,撒旦「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的神,並不是因為上帝賦予他這權柄,而是他使用欺詐的手段迷惑人心」(頁37)。如講道提到,「斯哄、迷惑」才是撒旦的本性,似是而非的講說、在日常生活的細節、我們的思想、習慣 …撒旦都在那裡。牠,簡直是無孔不入!

2017年06月 牧人語

主題:智慧三雄 (上)信仰 = 信條 + 現實 ​  ​​執筆:葉遠昌傳道

遠古東方江湖中,出現過三位極具盛名智慧之士—箴言、傳道書和約伯。這回,他們相約會面,暢談彼此對人生和信仰的見識。

個性執著、滿臉愁容的傳道書先開口︰「箴言兄,見你儀表俊雅,笑臉歡顏,你的人生好像非常如意自樂。」

箴言︰「傳道書兄,你過獎了,我只不過堅信一個人生之道—敬畏神,遠離惡事—人必能蒙福,凡事亨通。」箴言話語間,滲透出一線純潔正義的光芒及一股難以抗禦的氣量。

傳道書︰「難怪乎江湖中人,都以你的話為典範,又作為處世做人的原則。」

2017年05月 牧人語

主題:患病的反思​  ​​執筆:吳偉良傳道

這是我在四年前所寫下的反思,一直沒有在群體中分享,正直四週年,很想與大家分享,感恩看見上帝的榮美。

2017年04月 牧人語

​​執筆:蕭少霞姑娘

     今年教會講道的主題經文是提摩太前後書,當我預備講章,讀到2:1-7節時,便扎心起來 — 「 第一要為萬人…代求; 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 這是好的… 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 」這經文不知讀過多少遍,甚至以此帶領查經,但從沒有是次的提醒:「你可有為在上位的禱告?你豈不知這是好的?這可使你們平安無事地度日。還是你信不過我(即上帝)可使用未信的在位者去完成我的計劃?」

2017年03月 牧人語

主題:年少多好、事奉趁早​  ​​執筆:葉遠昌傳道​   ​      

     兒子大了、生活忙了、興趣多了,和他一起看電視的機會少了,再要遇上口味相同、看得投契的節目更是少了。

     去年TVB「天與地」登雪山,是近期少有的一次,看宣傳片時我倆已好感興趣,三位藝員接受訓練,挑戰喜馬拉雅山,能否成功跨越5150米「雪地分界線」、再上得幾高、極地天氣有多危險、要什麼裝備、出發前他們練了幾多次、有冇真的去行過高山或雪地,因為在冰天雪地下,自己身體和體能,能承受多少很難預計,而且高山症很危險。

2017年02月 牧人語

主題:額外能量​​​ 執筆:吳偉良傳道​

     在夏天,我們喜愛飲冰凍飲品,那種暢快是很難抗拒的。但人的體温是37度攝氏,凍飲相對熱飲(温飲),人是需要額外的能量去讓身體適應這進入身體的冰凍温度,雖然我們知道凍飲會傷身,卻仍然去飲是因暢快。

     人的性格也是一樣,我們喜愛被世界模造,順應潮流總好過逆流而上。自然地,世界模造了我們的心思,心思就引動我們的行為,若被世界扭曲了我們的性格,如自高自大,自然會做驕傲的事,想謙卑下來也感覺困難。要改變這種扭曲的思想,我們需要更大額外的力量才能將扭曲的性格變回上帝創造我們的本相。

2017年01月 牧人語

 執筆​蕭少霞姑娘​

     2017年的教會年題是「承傳與裝備」,而教會對面的公共屋邨將於2018年陸續入伙。這兩件事有什麼關連嗎?

     若沒有,我們承傳什麼,又需要裝備什麼?若有,我們的「承傳與裝備」又會有什麼分別?這些問題,自去年6月的同工、執事和部長交流營後,一直縈繞在心頭。我又問:「上帝祢的心意是如何?祢的時間呢?還有1年多,以浸可以作什麼準備?為祢作什麼?」

2016年12月 牧人語

主題:​​​主日學 – 教學相長一則​ 執筆:葉遠昌傳道​

     終於遇上一個棘手的聖經問題…在以浸教主日學,來到第16季,終於被同學問到一個我即時給予不到好答案的問題,我有嘗試答,同學也表達不同見解(這是我教學的模式,鼓勵討論),但當下得不到一個大家滿意的結論。剛好到了下課時間,我最後宣告,大家回去,用一星期時間,各自深入查考這段經文及找釋經書看,看看能否得到合適的答案,下次一起再討論。

     當然,這不是打完場、敷衍了事的說話。說清楚的是同學所問的是一個好問題,我自己認為需要有答案,同學需要知,需要對經文有正確解釋,以至明白繼續再讀下去。很多時有些問題是未必需要有確實而惟一的答案,也無損我們認識經文的要旨。每當同學問到時,我會給予不同理解的角度,讓同學讀聖經的眼光,不至太窄狹,當然我會說出自己的看法,給同學自由選擇是否完全認同,接受我的觀點。

2016年11月 牧人語

主題:​​​向家人傳福音​ 執筆:吳偉良傳道​

     11月12日就是我們「好在有祢」佈道會的舉辦日子,每逢佈道會我們都會為邀請的對象傷腦筋。數年前,我心裡一直都有一個感動,就是向我們未信主的家人傳福音,他們是上帝早已為我們預備的福音對象,也是我們經常見到未信的人,但是也是我們很難去傳福音的,相信大家都會認同。

    「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裡,將主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可5:19)

2016年10月 牧人語

執筆:​​​蕭少霞姑娘

       經由姊妹介紹,最近我開始閱讀辛克牧師(Jörg Zink)的書《辛克深度靈修之路》,他是當代的德國的神學家,也是資深宗教媒體工作者。他眼見著人們今日活在一個「危險混亂的世界及未來資訊科技所營造的一切虛幻面向之間」(頁23),我們的生活只會越來越破碎,越來越與別人和自己割裂;無所適從會加劇,尋找心靈安穩處的需要更是逼切。這無疑是走向耶穌福音的契機,但也是步向神秘、靈異和道聽途說的開始。

        辛克牧師用一個古舊但沿用至今仍十分適切的比喻–我們每一個信徒都是「朝聖者」,都是在上帝引領下,走上不同的道路但都是一起尋找耶穌、尋找心靈安穩處和走向天家的人。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