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牧師​  主題:詩篇咒詛詩

        詩篇類型有很多;有讚美、認罪、君王詩、上行詩、平安等等,但咒詛詩是令人困惑的,例如58篇、109篇、137篇,內容很惡毒,詩人非但希望惡人得到報應,連無辜的妻兒子孫都要受報,甚至嬰孩也不得好死,詩人內心的憤怒和仇恨表露無遺。

  但耶穌不是教導我們要愛仇敵嗎?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這與詩篇咒罵人的說話,不是矛盾嗎?我們應如何理解咒詛詩呢?

  最重要一點,咒詛詩所表達的是一種義怒,不是在胡亂發脾氣,詩人相信神是公義的,敵人所作的是不義,自己所受的遭遇也是不公義,所以把心中極端的情緒帶到神的面前作出呼求,他表面是希望報仇,實質是追求公義,願神在自己遭遇的一切不公平事上,得到公義的裁決,神以刑罰報應惡人。

  他之所以充滿咒詛的說話,可從背景作出了解。詩人經歷國破家亡,戰爭、亡國和被擄,使他和很多同胞失去家人、失去國家、失去自由、失去尊嚴,內心充滿悲憤和仇恨,因為過程中目睹很多殺害、死亡、搶掠、殘忍的事!內心的創傷,一生都不能消除。自己處於弱勢、被欺壓、受害的一方,可以做的,就是向神伸冤、伸訴,將自己內心最痛苦的感受、對敵人的憎恨,毫不保留向神直說。

  讀咒詛詩,先要放下道德的眼光,他本質上不是教導人去報仇或支持暴力,只是強烈情感的抒發,才會以報復心態、想以暴力對付敵人。或者我們更可從心理治療的角度來看,這可成為一個醫治過程,作者自己或他呼喚群體,需要面對真我,一個人希望消除憤恨,首先要承認自己有這樣的情緒,面對它,而不是否定它,或壓抑它,以免產生憂鬱。相反,敢於面對真我,承認自己有憎恨的感受,藉詩詞、與人分享、尋求共嗚、向神呼求,心靈的痛苦才有出路,憂鬱可得到舒緩。

  最後,值得細心留意,從詩人的表述,可以看到咒詛詩包含著五個核心價值︰

第一、詩人相信他的敵人,就是神的敵人,神是站在自己一方的。

第二、是敵人先違反了律法和道德,詩人是受害的,而敵人被咒詛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受到神的刑罰才是公義的彰顯。

第三、詩人表現出對罪的極端憎惡,敵人所作的是超出律法,甚至不人道,他不會對惡行袖手旁觀。

第四、詩人認為神行使公義審判時,能讓人更確知神的存在。

第五、咒詛本質不是復仇,而是基於神的公義,神是賞善罰惡,惡人當受刑罰、當受咒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