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牧師  主題:啟示錄…我們沒有搭錯車                                                                  

2020年10月 牧人語

執筆:蕭少霞姑娘

  隨著香港第三波疫情開始緩和,大家那種繃緊的心情亦可稍稍紓緩。誠言,第三波的感染及死亡數字比起第一及二波的嚴重得多,但我個人觀察所得,大家的安全意識卻真的沒有第二波時那麼緊張。一方面,固然是抗疫疲勞,大家每天都要「做/帶足防疫準備」,在人多的地方又要「瞻前顧後」,看有沒有防疫意識低的人;免得一個不留神,受了感染或把病毒帶回家。另一方面,我相信是大家開始「習慣」了這個抗疫模式,當確診數字開始上升,大家就減少社交聚會;一旦數字持續回落,大家又可以趁機透透氣──用膳、消費、郊遊、與家人/友人聚會等等。

  若整個疫情看為屬靈爭戰呢?我們又會如何應對?我不是說這次疫情是上帝給我們「末日」的預兆,而是我們面對疫情的態度和持久度會否是我們信仰的寫照?面對信仰或生命上的考驗,起初我們都嚴陣以待,緊緊靠近上帝,每日都有「屬靈裝備」旁身。但日子久了,信仰/生命的考驗如疫情一樣,持續出現;只是每次的「侵襲」的力度不一樣,我們會否出現「信仰疲勞」?抑或「習慣」了這模式,看看當時「屬靈生命狀況」決定「出邊招」來抵禦。

2020年9月 牧人語

執筆:郭秀芬姑娘  主題:繼續切切為新型冠狀疫情禱告

  弟兄姊妹,自2020年初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持續發酵,疫情不受控地擴散至中國各地,甚至蔓延到全世界。為此,各國紛紛採取防疫措施,如:加強邊境管控、醫療人員不眠不休地搶救患者、各國居民們足不出戶……盼望能阻斷疫情的肆虐傳播。

  雖然,近日香港的確診數字似乎已有下降的趨勢,但在這關鍵時刻,我仍深信一起同心為這次的疫情守望,以禱告尋求神,緊緊抓住祂的應許,就是走過每個困境和挑戰關鍵!以下的禱文,可供大家參考。

2020年8月 牧人語

執筆:陳柏頷傳道  主題:「現在」,是為了甚麼?

       活在當下,是一種人生哲理,其意思是專注地享受眼前的事物。不過,沒有思考「未來」的「當下」,只是一種短視的生活方式。所以,除了要活在當下,也要放眼未來,不被過去或現在的事情所掣肘,將眼光放遠。在聖經中,有一對兄弟將這兩種生活方式呈現了出來,他們是以掃和雅各。讓我們一同從創世記25:27-34反思,如何活出合神心意的生活方式。

2020年7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牧師  主題:你們是枝子

       好不容易經過5個多月的疫情生活,趁疫情緩和,提起決心外出做運動,很久沒有了。我喜愛的運動是緩步跑,由於好幾個月停了運動,這天體能大跌,跑得很吃力,跑不到平時的三分之一,已感到困難,要停步了。

       出了一身汗,坐在兩棵大樹之下休息,感覺暢快舒適,享受樹陰下的清涼,感受陣陣微風吹來,心靈開放,享受一刻寧靜,原來是這麼自然滿足、一樂也﹗身子往後躺,讓頭兒往上望,細看大樹,陽光在葉子樹梢之間照耀,閃閃發光,如果我是一位畫家,想必將此刻美麗景色,繪畫下來,留下欣賞。深呼吸一口清新空氣,讓自己心靈投入這自然環境之中,彷彿將身體融合成為當中一部份。

       當下有兩個意念浮現︰

2020年6月 牧人語

執筆:蕭少霞姑娘

       在這半年的安息年假中,我有很多時間回顧、沉澱和反省。其一樣感受最深的是崇拜。在以浸,我是教牧同工,每次崇拜前後我必定有「職責」在身,故此,我在崇拜時,總不能全然安定下來,「把自己作為最好的祭物獻給三一上帝」;更遑論與我所屬的信仰群體,以浸的弟兄姊妹一同敬拜。所以,在放安息年假前,我已預備要到訪不同教會、參加不同宗派的崇拜,以一個「信徒」的身份去「享受」崇拜。(「享受」的意思是不再為崇拜前後之「事務」而牽掛,可以專心一意地敬拜三一上帝!)

       在去年10至12月我走訪不同教會,去體驗一下別的崇拜,也參加別的宗派的崇拜,好去「開開眼界」。但我發現即使都是浸信宗,又即使崇拜「程序」與以浸的很相似,當中仍有很不同的地方;不是所選取的詩歌、不是經文、不是禮儀、不是「場地設計」,也不是講道。

2020年5月 牧人語

執筆:陳柏頷傳道  主題:他移動

       根據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任何物體都有抗拒其運動狀態被改變的性質,這性質稱為「慣性」,而物體的慣性可以用其質量來衡量,質量愈大,慣性也愈大。若你從未接觸過物理學,上述的科學用詞可能會令你頭暈眼花。所以,以下我將嘗試用日常生活的例子去解釋慣性原理。一個足球放在平地上,它會因著慣性而靜止不動,若要改變其靜止的狀態,便需要施加外力。例如,我們可以用腳踢在足球上,把它從原地移動到別處。若足球的重量愈大,其慣性便愈大,這樣便需要更大的外力才能移動,因此我們踢球的力度就必需加大。相反,要令一個正在移動的足球不再移動,我們同樣需要施加外力去截停它。任何物體都會有慣性,人的生命也不例外。人的生命有其慣性,而人的生命也需要移動。讓我們一同以創世記十二章1至4節思考移動的生命。

2020年4月 牧人語

執筆:郭秀芬姑娘  主題:與「患難」做朋友

    相信沒有人喜歡「患難」,更不會有人想和「患難」成為朋友。可是,我們必須承認「患難」在我們的生命中,總佔據著相當的地位,甚至不斷地影響著我們對己、對人和對神的看法。

  主耶穌確實沒有應許過我們的生活裡,不會出現「患難」。主耶穌反而說過: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我們可以『放心』,主已經勝過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

  因為我們在主裡面有「平安」。

  保羅也特別在羅馬書提到:

2020年3月 牧人語

執筆:葉遠昌牧師  主題:疫情下安然生活

一個沒有人可料及的新型冠狀病毒出現,帶來中國、香港、亞洲、世界國地嚴峻疫情的考驗,對教會亦是一次從未遇過的挑戰。不管是人、組織、公司、政府或教會,遇上考驗和挑戰,就總是暴露其人性、強項、弱點、最真實本相的時候,疫情之中,我們要識辨思索,以明白我們身處的是怎樣的組織、社會和世界,才曉得以真理和智慧生活在其中。

疫情中,想起耶尼米書29:1-14,以色列人亡國被擄到巴比倫一段困苦歷史,思想我們在疫情之應如何生活,令人意外的是,經文竟然是「安然生活」的教導,而非悲情負面。以下幾點很有提醒︰

耶29:1-3,可看出這是被擄日子之中一個小插曲,先知耶尼米寫一封信,由兩人親自帶往巴比倫給被擄的人,收信人感受有兩樣︰一是神沒有撇下他們,先知代表神,繼續給他們信息;一是友誼不斷,人與人之間雖然異地分隔,大家的感情可透過信來連繫。在疫情中你有聽到神給你的「信」息嗎?你又如何保持與主內肢體的情誼呢?

2020年2月 牧人語

執筆:陳柏頷傳道  主題:主愛為基.立足社群  

      「主愛為基.立足社群」,是今年教會主題,也是以馬內利浸信會於28年前建堂的心志和領受,其意思是在長沙灣區建立教會,以主耶穌的愛見證福音和服侍社群。2020年已經過了一個月,不知大家有沒有實踐以浸家的使命?讓我們一同再思「主愛為基.立足社群」。

  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聖經.和合本,約13:34-35)

  因著天父的愛和恩典,當我們認罪悔改、接受耶穌基督救恩的時候,便能藉著聖靈得到神兒女的身份。當我們都信靠耶穌為主,我們便因著主耶穌的緣故而成為主內弟兄姊妹,使我們成為一家人。耶穌是一家之主,祂定的家規,我們都需要遵守。

Pages